为深化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战略价值的理解,锤炼团队协作能力、磨砺意志品质,7月15日,西北师范大学2024级70位MPA学生在管理学院副院长何迎朝、MPA教育中心执行副主任杜怀玉的带领下,前往刘家峡水电站、黄河文化博物馆开展移动课堂。
师生们首先走进新中国水电事业的里程碑——刘家峡水电站。站在巍峨的大坝上,高峡平湖的壮阔尽收眼底;听着讲解员讲述建设者们在物资匮乏年代“一锤一钎筑大坝”的故事,学员们被“筚路蓝缕、攻坚克难”的精神深深震撼。这座“黄河第一坝”不仅解决了防洪、灌溉、发电的民生需求,更镌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密码。在水电博览馆,泛黄的《坝址论证报告》手稿上“不损百姓一寸田”的朱批,让学员们触摸到“为民治水”的初心;零下15℃抢险时的冻裂冰鞋、1958年党员跳进龙口筑人墙的4D影像,让“担当”二字有了具象的重量;数字沙盘上防洪标准从“5年一遇”到“100年一遇”的升级,更让“系统工程思维”“科学决策”等理论,化为可感知的治理智慧。
素质拓展活动以“提升领导力与团队凝聚力”为核心,专业教练设计的“争分夺秒”“精准飞盘”“寻找宝物”等项目,让学员们迅速打破陌生感。“争分夺秒”项目中,大家自发分工,有人甘当“人梯”用肩膀撑起同伴,有人在下方奋力拉拽,用手臂搭建通往目标的“桥梁”;“精准飞盘”环节里,从初次投掷的失误到最后全员命中的欢呼,汗水与呐喊中,“责任共担、荣辱与共”不再是抽象的词语。“当最后一名同学投中飞盘,全场掌声响起时,我突然懂了团队的意义——不是一个人优秀,而是没人掉队。”一位学员在分享时说。这场拓展让大家深刻体会到:公共管理实践中,有效沟通、绝对信任与高效执行,正是团队战斗力的“生命线”。
此次移动课堂,仅是一次能力的锤炼,更是一次精神的充电,赋予MPA学生团队协作的默契与家国情怀的热忱。
撰稿人:杜怀玉
审稿人:何迎朝